
上半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主要經濟指標遠超年初預期,讓我們對實現全年穩中求進總目標平添了底氣和信心。但進入下半年以來,經營環境、產品價格、市場需求等都發生了變化,我們應該對新形勢下可能遭遇的挑戰做好充分思想準備,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進入下半年,我們更加明顯地感到,內需不足已成影響行業運行的主要問題。企業普遍反映,市場需求不足影響了產能的發揮。需求收縮疊加局地疫情多發、散發,也給行業經濟穩定運行和產業鏈暢通、供應鏈安全帶來諸多不確定性,更給企業連續穩定生產帶來挑戰。開工率有所降低,已經導致企業經營開始放緩。
宏觀數據也佐證了這一情況。近兩年內需對GDP的貢獻率呈下降趨勢,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又下降了0.7%。石化行業也很難置身事外。1~6月,國內油氣、基礎化學原料和合成材料表觀消費量同比分別下降1.4%、0.3%和6.7%。此外,房地產、汽車、紡織、建材、輕工等下游產業增長放緩,對全行業消費需求的支撐作用也在減弱。著力開拓市場、擴大有效需求,已成當務之急。
國內結構性矛盾和周期性問題疊加的同時,美歐等發達國家遭遇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趨向收緊,外部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俄烏沖突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嚴重沖擊和影響也在持續,原油、天然氣、化肥等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將對全球化工產品鏈和供應鏈的穩定運行造成損害,并帶來斷供風險。臺海危機也使中美關系面臨新的考驗。
由于我國石油、天然氣等對外依存度較高,石油和化工行業對外貿易的最大特點是貿易逆差較大。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業進出口總額為5157.2億美元,同比增長28.6%,但出口額僅有1716.4億美元,遠低于3440.8億美元的進口額,貿易逆差高達1724.4億美元,同比大增37.4%。下半年全球經濟下行對行業外貿的沖擊更是不容小覷,貿易逆差或將進一步拉大。推動外貿保穩提質、減少貿易逆差的任務依然艱巨。